个人资料

apollolx

自述:非法传销的反对者;拿牌直销的修正者;中西文化的调和者;养生保健的融通者;天下文章的拿来者;微言大义的思考者;自强不息的实践者;万柜联盟的探索者。 

文章数量:2242

点击人次:8308244

博文分类
搜索
【转载】 大成拳宗师谈拳学要义及记者访问记

飞雁武科——内功拳法

 

简介:本文录自1940年北平《实报》发表的“大成拳宗师谈拳学要义”及《新民报》发表的“大成拳宗师访问记”两篇文章,今天仍然很有参考价值。

  

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名重南北,素为全国武术家所推许,最近卜居京门,为观摩拳术起见,特订每星期日下午一时至六时,在大羊宜宾胡同一号招待各界,藉以与拳学名家交换意见,使我国尚武精神日益发扬光大,意至善也。昨日记者走访王氏,与作下列之问答。
  

问:王先生拳术高超,素所钦仰,敢问先生对于拳学之抱负如何?
  

答:承一般友好以大成拳之代表者相推许,真使我羞愧交集。鄙人自清光绪卅三年离师后,即奔走四方,藉广交游,足迹遍大江南北,所遇名家老手甚多,饱尝风霜,卅余年所得代价,就是良师益友,相互切磋,故于拳学自信老马尚能识途。日前张玉衡先生于报章先后评述,唯恐各界人士不明内容致生误会,故极愿将本人真意掬诚奉告。余年渐衰,生活尚未可自了,名利之念更无所萦心,所急急于此者,愿趁此躯尚不十分颓唐之际,与海内贤达,负起艰巨,将人生固有之“本能”、“武德”提倡而光大之,并革除误已误人之旁门异道,绝非博人虚誉,以图欺世盗名者比也。
  

问:拳学以何作基本?
  

答:拳学之基本原则究为何物,虽人言人殊,但习拳套、讲招法、练拍打,皆属于表面者,套路流行既久,实属误人太甚。
  

问:形意、太极、八卦、通臂俗称为拳术之内家,未知其派别如何?
  

答:社会常云形意、太极、通臂为内家,余不知内外之名由何而起,似不值一论。姑就前辈名家论之,以见一斑。
  

形意嫡派与河南心意把、六合步为一家,查河南李岱东(乡称老岱)为李致和先生之曾孙,致和先生乃戴龙邦太夫子之业师也。济源阮氏命名虽异而实宗于李。戴先生虽以心意变形意,然也不背原意,故以拳拳服膺之意名之曰拳。要知形意嫡传并无十二形练法,然周身十二形之意当尽有之,亦无五行生克之论,不过指五行为五种力之代名词,非手法与拳套也。曾记先师馈语:五行相某某,谓金者如筋骨含力,意如铁石之坚,有斩金截铁之意;木者,谓曲折面积而言,若树木支撑形势;水者,势如汪洋游动,活泼若龙蛇,用之无孔不入;火者,力如火药,手如弹发,有一触即烧身之力;土者,用力敦厚,阔大沉实,混元气壮,有与天地相接合为一体之势;此之为五行合一。非若今人动辄某拳克某拳也,若以目之所见,一再思之,然后出手以迎敌,鲜有不败者。
  

八卦原名叫川掌。余幼年时曾与程廷华先生晤,回忆其神情,真若神龙游空,百折千回,令人难追其功劲,遥想董师海川先生,更不知入法海,博道要,深邃何似。刘凤春先生与余交善,功极深,而造诣稍逊,然亦非习八八六十四掌及七十二腿者所能望其项背。希望习八卦者,专研双单川掌,在一举一动上加意体会,深造力求,而于理论上亦当切实研讨,行之有素,庶乎近之。
  

太极拳嫡传宗匠,当推少侯、澄甫杨氏昆仲。此亦余之老友。故知该拳确有几种力学含义,得其要者,百不得一,即或能之,亦非具体,因基础体认功夫早经销亡,故身之下部无理力可言。该拳原为三拳,又名老三刀,王宗岳先生改为十三式,又一变而为百四五十式之多,此失真之一大原因也。若以养生而论,徒使精神气质被拘而不舒;若论技击,专为制裁肢体之用,而使有用之身成为机械呆板之物,亦不过徒使学者神经扰乱、消耗时日而已。至于练法,这一拳,那一掌,左一腿,右一脚,说来可怜亦可笑。对于应敌,如遇高手则勿论,倘对方是不紧滞呆板者,纵令该拳名手亦无所施其技矣,流弊所及大有成为棋谱势之太极拳之势。近二十年来,习此拳者多是非莫辨,即或能辨亦不能行,至于一般学者,大都以耳代目。故将该拳葬送而破产,是为可惜耳。愿该门有力分子,迅速严格整理,以图进益于将来,它日有成,以作拳好知音之良友。余对太极拳敢云知之深,不觉论之切,知我罪我,唯高明者有以谅之。同时想太极拳学之有得者,观吾所论,恐将颔首默认,哑然失笑矣。
  

通臂拳通行华北,都门尤盛,余所遇者大都不成形,然亦有持理论而近是者,考其功能,相去甚远,想前辈当不如是,抑后人之失传也。虽偶有局部深邃之绝大功力者,然终不易走上拳学轨道。
  

梅花拳又名五式桩,其嫡派至今仍有辈行流传,河南、四川最盛,与福州、兴化、泉州、汕头等处操五技散手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应敌亦多有深造独专之长,惜片面多而具体少。
  

八翻、绵掌、劈挂、八极、大功力、三皇炮、粘腿、连拳,互有长短,大都偏于刚多柔少,缺乏精神内敛功夫,至于大小红拳、弹腿、戳脚,具知各拳长短及其它各家,余不欲论之矣。
  

问:先生对保存国术有何高见?
  

答:我国拳术杂乱无章,有令人无所适从之叹,一言以蔽之,遗弃精髓,仅守糟粕而已。东洋之武士道,西欧之拳斗虽非具体,然均有独到之处,若与我国一般拳家相较,相去真不可以道里计矣,令人羞愧欲死。然则整理旧学发扬而光大之,舍吾人,其谁与归,区区不揣浅陋故振臂高呼倡之,其唯一宗旨,则在于斯。
  

问:先生此次订期招待各界,足证虚怀若谷,热心武道,未知对此有何意见?
  

答:学问之道籍比较而增进,拳术亦然,比较有胜负而于人格无损,且人格道德赖此而增高。倘观摩日久,既可免门户之争,更可塞雌黄之口,愿我同道勿河汉斯言,海内贤达都会高隐,如肯屈驾赐教,无任欢迎。若不欲轻移玉趾,即请一纸见示,定竭诚造访,籍聆一切。总之,但求拳术之精进,其它非所计也。
  

问:先生为大成拳宗师,对于本门拳术,必有卓识,请赐其详。
  

答:拳学一道,万头千绪,繁难已极,择其大要亦极简单。然吾人学拳,应先研究为何拳学?始易于认识,而有所得。大都学拳,一为卫生、二为自卫。身体健康为人类一切事业之基础,故养生保身之道,实不可忽。夫锻炼之法学之得当受益非浅,学之不当乃能致死,凡剧烈运动者,绝少享寿高年,至拳术家因锻炼之不当而损命残身者更不知凡几。诚可怜亦可笑之拳术也。既知学拳之利弊,应在用功是否符合卫生、自卫之条件,动为甚么?静为甚么?结果是甚么?中间过程的现象是甚么?如此体认操存,庶乎近矣!至于精微道要,方可继续研求,否则未易有得。兹简述大成拳之要义,并质诸同道,而为拳学上之探讨。前言学拳阶段,以上所谈卫生、自卫二者有互为之不可分离性,失一则流弊生而入于歧途。应首先使气质本能加以精神的训练培养,而后始谈到发挥神经肢体的本能工巧匠力。学拳第一步就是锻炼神经,为基础练法,体认四肢百骸蠕动的工作;第二步为试力试声的练习;第三步为自卫,分述于后:
  

(一)基础训练:吾人在日常生活中欲使行站坐卧随时随地可以得到适宜训练,须先从桩法作起。将全身间架安排得当,使身体端正,意念空洞,从静的状态中去整饬神经,调息呼吸,温养肌肉,使各细胞自然的发动,力由内而达外,通畅全身。如此,筋骨不锻而自锻,神经不养而自养,尤须体察其细微动静,功夫一到,当知如此一站,大有无穷的妙趣。欲尽拳功之妙用,应先致力桩法。
  

(二)试力与试声:学拳已有基础训练,其本能之力当日益增强。对于运用,须严防人欲的支配,引起幻象之误用。往往本能力量因人欲支配,而反为不合本能需要之运动,故子舆有勿助勿长之戒。如何运用方能适于需要,须先认识力之动的情态,可以继习第二阶段。试力为拳功入门最重要事,试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得知,由知而得其所以用。初试须使浑身气力均整、筋肉灵活、骨骼支撑,故能筋肉收放松敛而互用,力应于内而外发。动作时,慢优于快,缓胜于急,动愈微而神愈全。欲动又止,欲止而又行,更有动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动之意。试力不许有片面力,更不许有绝对力。首先要体认全身之气力圆满否、力量能否随时发出、自身能否和空气发生应合作用,更须意不使断、神不使散,轻重操持而待发,动一处牵全身,气力一致,归于虚灵沉实而圆整,上下左右前后不忘不失。总之,非达到舒畅有趣而得劲者不足曰拳。
  

试声为辅助试力之不足。盖人之生理构造因先天关系各有不同,故人生亦各有难通之点,所以试声即用身内呼吸之功夫以辅之。又名内呼吸,亦名脑背呼吸者是矣。
  

(三)自卫:即技击之谓也。须知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要知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动。如有形之动,正是不动无力的表现,所谓不动之动,动犹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其运用之妙,多在神经支配,意念领导,及大小关节韧带伸缩之互根作用,和支点坚强、螺旋的争力与枢纽之转移、重心路线之稳固,及运用呼吸所发之弹力,能用之得机适当,则技击之基础备矣。以上所言多系抽象之语,然其中有许多意义非言语所能形容者,若能习行不辍,自不难领悟也。所谓大动小动之别,实在乎个人之基础功夫,对各种力量身得意领否。如能抬手动足混身处处都含有力学的本领,大动亦可,小动亦可,不大不小均可,若根本无力学的能力任凭怎么都不可,至于用力与不用力之分亦如是矣。夫常人之动,非注血不得有力,凡注血之力皆板滞失和而不卫生,不注血而有力,即不用力而有力,用时得力,乃为本能之力也。它如虚无假借而求实当之种种微妙,则尤非简易笔端所能写于万一。总之大成拳不在外表形式之优劣,实在一意应付,一言以蔽之,有形有质都是幻,技到无心始见奇,意即此也。
  

问:前次报端发表谈话,想近日来访者必不在少,其中有无高明奇士?
  

答:承诸位关心提介,鄙人甚慰,京师方面之同仁仍无一人肯来赐教,惟各地来函表示同情者尚多。并有数处来人商讨,愿聘任教授,更有一事堪为知已者告,近今京中真研拳学就教者甚多,多系自动请求,经人介绍者亦有之。盖提倡之唯一宗旨,即在此点,并非与人有所争,而更不屑以竟,愿使国人对于拳学都有相当认识,亦希望拳学之立法根本改善,莫以胜负为荣辱,愿拳术同仁勿以盲参胡练为自是,尤盼同仁都为卫生之拳学家,不愿尽流为江湖之把式匠,但今之习拳者,百无一是,大有举目全非之感,至赖此谋生之拳师,只要不以任教后,复从人学为可耻,而精神中能不自苦,应以优于我者当力从之,须时刻存莫误人子弟之良心,今之拳师既不知拳学精神之所在,只得以此谋生活,但万不可以神秘及刚暴语人,则庶不致天渊大谬。不过此中人识见薄弱者太多,一时不易悉数感化,惟希望渐渐使其觉悟,自省而已。
  

问:武道起于何时?门派之多,各言其是,而学者终有茫无所从之感,究竟如何为合法?
  

答:世界一切学术都是藉比较而后可以分优劣,否则各云其是,门外人难能辨也。然拳不能就以胜负之一点即为定是非之准则,要以合理与否,与人之需要适合与否,所谓合理者,非达到舒适得力而有趣者不足曰拳,至于拳术的历史,知道与不知道无甚关系,只看学术方面有无研究价值与合乎人生的需要与否。不过说到我国拳学,虽说有很悠久的历史,战国时始露头角,逐渐推进与演变,直到唐宋时始汇成斯技而有流派,元、明、清初为最盛,习者甚多,只因工力造诣之不一,学识智愚之不同,故随之分家别派各言其是,即所谓今之各家者也。清康雍时代,火器尚未盛行,恐此道将于国不利,欲使斯道崩溃,永堕而不拔,以倡重文而轻武,一方面提倡飞仙剑客,故示神秘;一方面倡导拳套招法以走歧途,中庸大道无以问得,复利用戏剧和小说为宣传工具,更使习此者,为士大夫所不齿,始有而今每下愈况,丑态百出之日矣,诚可惜而复可痛之事。幸我拳学前辈,秘有传人,遂留一线光明。近二十年来各地虽设立专科提倡,而提倡越快破产越速,永不得走上拳学的轨道。其实学本不难,因世人仍是小说荼毒的头脑,更有今之拳师,大都以此为谋生之手段,对于拳学根本茫然,即有觉悟,而羞从人学,亦就无可如何。近半载以来,同仁常有来我处作零星身手之试,余不愿指明其人,以留谋生之道。现在大家亦多知自已错误,然为何不肯作公开讨论之举,而更不肯作公开的身手之较,以求学术之增强,而竟良心扭转,反谪他人之非,只知暗地妄造蜚语,而表面却装聋作哑,是何理欤?至无知者以为能武,欲假此以作神秘之拳阀者,如研戏剧欠通之票友只会妄加指摘以炫其能,诚不齿之至。倘以余言为谬,敢请诸研拳者能肯赐教一谈乎?更希作友谊的小试身手,于人格饭碗,一切都无问题,如不堪屈驾赐教,请示知地点时间,我当遵时往谒,倘有微长,定当竭力为之宣传,如无可取,亦绝口不谈,若总闭门称帝,此真不值一文也。
  

问:与闻先生之论,道破国术之要道,别开生面,另辟一新途径为同人谋幸福,但亦有云指谪太极拳仍有过当之处。
  

答:鄙人识道尚浅,非敢云别开生面,不过遵前辈传统推广而已。在太极门中,余之好友极多,而尚有好多不好意思之处,亦因该拳较之其它流弊少,明理者较多之故,尚不吝指谪,否则亦早不屑论矣。谈到实在批评的话,吾恐太极门中,从未认识拳学者颇多,至通家更谈不到。余年少时曾闻有丹士张三丰先生之名,及长外游,得识各家同仁亦惟习太极者众,故对该拳怀疑已久,闻该拳为张三丰先生所传,故余早有卑视三丰意,后来读三丰先生全集,始知先生乃为一贯大道之先进,已深入法海,博得要道,可是余更深信该拳绝非先生之传,其实是与不是没有一些关系,就即便是三丰后裔未得其要亦无足论。三丰先生之传人不知为谁,想当不及三丰有道,否则又何用假借其它,要在个人得传之真伪与否。况今习该拳者,各人各样,理论不一,任意伪造者乎!曾记三丰先生云:离开已身不是道,执著已身事更糟。太极拳百四五十式之多,有没有一式一法不被执着?用这些姿势作什么?而精神方面牢牢绑定不可解,实为妨害神经肢体之自由。遥想三丰先生高明若是,当不致传有如此欠通之太极拳。就以该拳谱文字方面论,单双重不偏不倚种种尽善尽美的意义亦仅不过拳学一部分的初步。就以拳谱论,请问太极名手扪心自问,能否有一式一法,合谱之所论者?既是自以为无上拳学,为什么实际上不生效果?更该拳有机坛扶乩而拳技工者,此更荒天下之唐矣。纵使该拳一切法则优于其它,技能亦高出一般,然在精神方面而言亦是错误,无它疑意,况皆不如是矣。太极拳不过人多势众,擅广宣传,其实明理人早知不攻自破,余言或有不当,甚愿同仁不留丝毫客气的质问,如有见教,我更当扫径欢迎也。
  

问:先生批评太极拳之错误,自当承认,然友中习拳而得健康亦尚多,恐先生之所批评似有失当。
  

答:拳学之价值,不仅轻松而微末。要知拳学乃人之需要,不可须臾离之学也。故庄子说:技也进乎道矣,诚文化艺术之基础,禅学哲理之命脉,若仅以此微效而可以代表拳术,则拳学当无考究之必要矣。习拳拘泥若此而能生效,更应知道,若能将习拳时间,不用一切方法,任意慢慢的体会操存,而收效之大,吾敢深信更有胜于此者。
  

问:拳术的门派太繁,理论不一,知友中习者尚多,亦有照书练习者,然皆不生效,未知何书可采?
  

答:拳学无所谓那一家,拳理亦无中外新旧之别,只查其是与不是和当与不当可耳。社会普遍各家,大都以拳套手法为习拳途径,要知此种作法都是后人的伪造,不是原来拳学精神,虽稍有偶知讲些枝节的力学及片面的技术,然而总未离开方法和套子,所以终是无用。至于著作者,亦不出此范围。此道虽是学习很易,但亦非如此盲从之简单,往往经名师口传心授,尚有数十年而是非莫辨者,岂刻板文章所能济事。凡一件学问应先明理,由基础体认功夫渐渐作起,再加以慎思明辨及多方实验的证明,然后方可进研其技。且锻炼时有忌对镜操作之戒,恐流于形似而神不真,况照书本练习者乎?此真盲人骑瞎马也。不过看书是博采各项理论之结晶,非注意其姿态如何耳。余据卅年教学的观察,这件学问是极难亦极易,倘遇天才的学生,不满百日之工,则有成通家大器之望,然于百中未有一二,大凡天资聪敏者,多欠忠厚,且虚伪而欺诈,故中道多为业师弃之,此亦可惜乎!如社会之一般学拳者,其困难诚可怜之至矣。众人总是以耳代目,岂知名实二字根本不能并论,且世之拳师多若牛毛,得要者如麟角,凡得其要者,个性多异于常人,不为名诱,不为利招,当不愿与伪君子为伍矣!甚矣哉,得师之难也,即遇明师何以能辨,且未必肯如所请,如肯应请亦未必有教学的良法,假使得法而学者亦未必能领略,种种困难,非过来人不能知也。不过现在比较以前则易于学习者,因值科学昌明的时代,对理解拳学原理当得帮助不少,然尚不能以此范围拳学,若以科学之层次及局部剖析之解释,则当推为求学阶梯之不二法门,惟我拳学中尚有许多原理,而不可以现在的科学解者,但若干年后或可得证明。夫学术本无止境,或永无以名之,亦未可知。总之,在此时而论,应以拳学之精神加以科学的方法,则当不难解决矣。
  

问:屡闻读者多对先生之理论都不否认,惟闻学时无拳套感觉不易,初学者尤甚!
  

答:人身百骸诸般功能,任何聪明者一生练之不尽,那有舍精华而习糟粕之理,且拳套方法愈学愈远,如妇女缠足无异,功夫愈深,愈不易使其舒放,故初学者进步反速而胜老手者多矣,此论有多人作比拟之铁证。后世之所谓某式生某力之说及某法可以克某拳之功,此真大言欺人,恐云者对于拳学认识尚远。
  

问:先生所言极是,技击茫然若是,能否示大家一简便要诀,易使有效乎?
  

答:前者已略述养生大意,能肯如此,则养生之道思过半矣,如欲学习高深技击则亦由此经过,但非极愚之士及大智慧者不肯如此,若天才而性近者,则应习一切法则。盖技击之法则亦需由站桩试力学起,前已述其大概。夫试力之法太繁,况各项力量身得之后,莫以为技击之道已毕,乃始有学技击之可能性,如得松紧紧松勿过正,虚实实虚得中平的支配,则又一问题也。总之,得师之后,而造诣深浅,实在个人天资功力如何,若能出手而得已发未发时机之扼要,则非久经实作之惯手难能得也。
  

问:闻拳家云不用力如何使力增长,勿论古今名手总不脱丹田气之充实方能奏效?
  

答:用力之说为门外汉之论,而亦有一般似是而非持不用力之方者,而不知其不用力究为何意?要知不用力则可,不用意则不可。盖用力则器官死,百骸不灵,板滞呆痴易为人所乘,换言之,即抵抗之变象,盖抵抗之意,乃畏对方之击动而起,殊不知精神已接受被击,安得不为人击中乎?故用力为拳学之大忌,至论丹田气者,在原理方面,及实地之经验和鄙人体察之感觉,此论似有不妥。腹内乃肠胃肝脏之宿舍,并无盛气之所,至于动力之功能都是争力、弹力与宇宙力之接触和运用呼吸鼓荡开合的作用,及精神假想天空浑然之大气也,非世人所谓气功之气也。总以下腹充实大肚子即以为丹田气者,则错误极矣。要知运用时,力家均整,尤尚空灵以达舒畅得力方为合理。今之学者不明斯理,费数十年纯工,反将灵活之身心练成机械,岂不惜哉!
  

问:先生如此批评是则是矣,但无异永久之擂台,长期之挑战,倘有失足可当如何?
  

答:摆擂之事余岂敢当,更不敢为挑战祸首,不过愿同仁苟肯人人如此的提倡探究,则拳学前途自不难发扬光大,倘大家都不愿如此,终愿自欺欺人,亦惟有苦口婆心,常给我国同仁多打几次强心针与兴奋剂,以渐渐疗其麻痹之症也,至于个人成败得失,非敢记也。原为抛砖引玉,但愿体无完肤而此道倡也,则鄙人希望已至其极矣。
  

问:世人对先生之论多很接受,而亦有一般仍加厚非。
  

答:知我者明理之士也,罪我者应于夜深人静独坐观心,总之笑骂由他,余亦不辨,倘拳学真髓复见光明,个人之毁誉何敢惜哉?
  

问:君之学问道德,世所公认,然研道之士,理应含蓄。
  

答:所言是矣,殊堪羞愧,惟含蓄二字已为国人之社会性,夫含蓄者诚学术道德修养之基础,换言之曰即内实而外虚或外坚而内灵,正如老氏云,常无观其妙,常有观其窍,一理也。然不知又为一般人所利用,已成为混事误人者之护身符,社会之伪亦为此辈所造成。自外涉交游几近四十年,每感社会中仅有戏法之一术不许丝毫将就,戏剧亦不许门外汉任之,但其间之伸缩应有别论,余者不识。至所谓对人含蓄,以为应视对方而施,似不应无理之客气,如先贤之敬事而信,节用爱人深所乐从,若善交久敬之篇不愿闻也。学问道德则不敢当,研究道德愿附其骥尾矣。所谓道者乃混元,错综不二之真理也,亦即合理与否,合理即为道,不合理非道也。非玄奇之事,亦非世之俗酸文人动辄引经据典故示神奇之为道也,尤非性情怪癖,假作疯狂,伪佛老之学以求貌异者所能梦见大道之门墙也。余对社会认识不足,只好不谈其它。
  

问:前云戏剧中尚有不少有本之处,较一般拳学高一头地,但不知君有何本出此言,愚以为此点批评未免失当。
  

答:戏剧原为补助教育之不足,武功都本拳道而来。拳中原有起拔锻炼,为试力功夫之一。夫起拔者,为求头顶两足重心之枢纽力,使身体均整放大,与宇宙合为一体,故名起拔之锻炼,戏剧误名起霸,然观其姿态与理论之取意,虽不中亦不远,所以知其有本,至求美观博人爱悦之种种姿势,皆伪造也,今之拳家所有姿势未见一式而能得其均衡者,且多老马少驹,反效伪幼,尚有不可能者矣,更何能窥见武道深邃哉?
  

问:近请道者料不乏人,不知先生感想如何?
  

答:日来承各界见教者虽不少,然都是好奇之士,所论于拳学多不相干,至同道来访者而都不是余之所希望者。
  

问:先生所希望如何?
  

答:余虽不才,甚愿访者尽量问难,研讨拳学究竟如何合理,与人生之重要关系,及注意武道之真正精神之所在,技击虽系末技讯事,然结果非由此不足以为证,故亦愿作友谊的比较身手。日来琐事较繁故来宾未能一一亲自接见,余有愧,故拟今后在星期三、五两日下午一时至六时亦为接待时间。
  

问:先生此学,同仁对之如何?
  

答:余已抱定不顾笑骂不作神奇的倡导,以究拳学之真正要义,永持利他主义,不患无人不来赐教或就教者。所患者,名家高手不肯前来观摩研讨,恐难博拳学最后成功之希望矣。总之但愿拳学之发展,改善社会武道之目标,一洗积习,其它非所计也。
  

问:自前次报纸发表谈话后,轰动一时,度必不乏来访者,其中有无同道?
  

答:承社会之不弃,相顾者确不乏人,而来访者多系就学之士,同道中仅丰台庐志杰与邵泽分二君欲作推手,内行所谓听听劲而已,余无其他,更无一人肯作实地之研讨。盖推手一法仅拳道之一局部,非余所欢迎者也。至于北京之名手专家并无一人肯来见教,实出余意料之外,未悉我同仁何以吝教如是也。抑余从来所重者,为武德,故以礼让为先,亦有限制,即年老者让,谦和者让,技弱者让,若以余言为欺,请询曾经来访者便知。如庐君初来访时,略作推手以为技仅如斯,故不肯降心服气,继而屡次驾临,始知相差甚远,今则一变而为忠实信徒矣。
  

问:武术先辈,先生所服膺者有几人?
  

答:查拳术先辈近百年来,舍董海川、车毅斋、郭云深诸师尊外,余皆旁技未节而已,但我国地广人众,道中人余未结识者尚多,不敢妄加评论。
  

问:世人常云有杨露蝉者,其学如何?
  

答:露蝉先生亦为拳学先辈,工太极,今多学之。余据各方面观察而论,露翁仅得此道之一部分,即明王宗岳先生亦非通家。不过宗岳先生得岳武穆双推手之局部,以三拳而变十三式,至于命名太极,以为张三丰所传实无从考证,抑世人之一种附会耳。如百四五十式之多则更不知其所由来。就该拳之作法论,于肢体上仅仅不生流弊,而精神上却受无限损失,距实作之学尚远,不足道也。
  

问:报端屡次发表拳论,同道中对之有何表示,曾有所闻否?
  

答:同道中明哲之士无不接受,至其甘抱残守缺及是非莫辨者,只好听之而已。即使能知都不易行,况根本是非难明者乎?然一般拳家既以锻炼身体为口号,技击二字绝口不谈,就此点看来,亦可知同仁现在亦渐有觉悟。以拳套工作之法体认拳学原则,实谬误极矣,至于技击之道,与之相较,则份量轻微多矣。夫养生之道,是在凝神养性,思与虚灵成一体,所谓身心性命之学也。如这么一招,那么一式,前窜后跳,实难梦见养生之门。盖养生实为简易,人之本性是爱天然无拘自由之运动,一切本能亦俱因是而发。如每晨于新鲜空气中,不用一切方法,仅使浑身关节似曲非直,着想天空,任意慢慢运用,一面体察内部气血之流行,一面体会身外虚灵之争力,所谓神似游泳者是也。而精神体质舒适自然,非但不受限制,而大自然之呼应也渐有认识,久之本能发而灵光见,技击之基础不期自备矣。如总拘泥机械之运动,弄杖舞枪求美观,以为能武之荣耀,殊不知,识者一见,可作十日呕,诚冤哉极矣,且终身不能领悟也。
  

问:先生意在研究真理,发扬武术,何以访者如此之少,其故安在?
  

答:此事甚难索解,据敝人揣想,吾国武术界中,贤者固多而不肖者尤众,凡习某一派者,苦练多年,自以为造诣独深堪称某派传人,挟此足可以与社会往来,且可得以解决生活问题,一但使之尽弃其所学,从头学起,情实难堪,而生活问题恐亦受其影响,关系个人前途利害,既如此之大,亦无怪访者之稀少也,所最不幸者竟有一般无识之徒,既不敢较长论短,乃妄造蜚语信口雌黄,以自掩其短,社会人士不加细察,受其愚蒙者实在不少,是为可惜耳。此层障碍不去,吾国武术绝难望有长足进步。
  

问:先生为武术先进,既抱有决心,更望持以毅力,武术自不难有精进之日。
  

答:此言甚可感,余自当尽个人最大之努力,成败毁誉,不敢计较,而唯一目的,即在如何可以使拳学得以进步,于此敬告同仁,技击本系末技,然世人多以技击之高下,为拳术之定评,故拟有二种研究方法,如愿研究一举一动究竟如何为适当,则余无比欢迎,若愿作技击及推手,亦无不可,以此范围宽广,访者或可增多,不致进退维谷矣,果来者如有微长余定极力为之宣扬解说,倘无可取余决缄口不谈,盖谈亦不能使之领悟也,甚希望来友尽量问难,以期互相切磋,谋拳学之进步,凡我同道,皆负有光大拳学之责,万不可以个人之关系,误此重大前程,果于大体有益,个人纵受任何牺牲,亦应舍小以成大,敝人抱此决心,倘拳学藉此而精进,岂个人之幸,而天下后世,得其赐多矣。
  

记者与王君倾谈至此,为时已晏,乃互道珍重而别。

 

 

 

扩展阅读:

 

《飞雁武科——内功拳法》子目录  

 

返回阿波罗飞雁博客首页

«上一篇:大成拳谱   下一篇:王乡斋先生诗词选»

评论(0) 点击次数(2940)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