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高端访谈 » 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产业扶贫急需政策倾斜

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产业扶贫急需政策倾斜

http://www.dsblog.net 2017-03-09 11:13:34


  那么,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2014年全国两会上,耿福能就提出“现阶段的扶贫工作必须在总结过去扶贫模式与成效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从以往的‘授人以鱼’的扶贫方式向‘授人以渔’的扶贫方式全面发展,教给他捕鱼的技术,这样才能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耿福能说。
  想得多也做得实在。这位人大代表,在积极履职与建言献策的同时,也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检验着自己的建议。他把自己的产业投在偏远的民族山区,让当地老百姓守着自己的家园就能就业脱贫。
  据了解,好医生药业从1995年就开始在四川凉山地区进行产业精准扶贫。每年投入数十万元对当地的彝族农户进行种植技术指导、免费提供种源、保底价收购等措施,以“公司加农户联基地”的运作模式,帮助企业和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组织农户为企业提供生产原料,帮助农户快速脱贫。
  公开报道显示,仅在2015年,好医生药业集团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布拖县火烈、补洛、乌科、拖觉和乐安五个乡近2000户农户种植附子,平均每户每年增收7000—8000元。同年,这种模式在越西、冕宁复制扩展。


  合理分配资源利益
  由于经济环境不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让大部分企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推动这些边远地区的“产业扶贫”,显然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耿福能认为,政府应支持并鼓励企业参与产业扶贫项目,从政策、税收、融资成本等方面给予参与产业扶贫项目的企业实际支持。
  “目前产业扶贫之所以推进比较艰难,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政策还不够。如果贫困边远地区的政策,特别是产业方面的政策能够有所倾斜,产业来了,企业来了,人气就旺了,老百姓的收入也就增加了,贫困的问题也就能得到缓解。
  当企业能够解决一个贫困人口就业的问题,就会带动这个贫困人口所在家庭整体脱贫,转变他们的贫困观念。同时,一旦贫困地区的经济有所好转,涌入大城市的贫困人口数量将会减少,这样就会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所以,支持边远地区的产业发展,对我们的社会是非常有利的。”耿福能向记者分析道。
  事实上,贫困边远地区往往拥有较多待开发的资源。政府也在扶贫过程中大力开发这些资源,但即便是在这些政策“普惠区”,贫困问题为何依然得不到解决?
  耿福能认为,贫困地区未来的发展赢在资源上,解决连片贫困的问题也应在资源分配上发力。“比如说凉山地区,是大山大水大资源,凉山的水电资源富集程度无可比拟,可开发的水电占全国可开发水电总装机容量的15%,占四川的57%。凉山水电资源全部开发后,年发电量将超过2362亿千瓦时,发电环节销售收入就可达到550亿,税收近百亿元。
  但是在资源的利益分配中,目前却只有政府和投资者有收益,而原居住地的每个家庭、个人没有收益,这些资源开发地的原住民也是最贫困的一个群体。这种现象就好比,三个人中两个人有工资其中一个人没有,当然没有工资的这个人也就永远跳不出贫困的窘境。其根本原因是分配缺位。”耿福能说。
  作为从凉山走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看到凉山的父老乡亲并没有从水电开发中获得多少好处,反而要为水电开发作出各种牺牲,比如承受环境污染、挖山截流、破坏生态带来的恶果,不免感到忧心。
  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期间,耿福能就建议以法律制度的形式,明确资源所在地的边远贫困地区原住居民,享有一定资源开发收益权,让资源开发收益在国家、投资者和原住居民之间进行分配。随后几年,耿福能依然坚持针对“贫困地区资源利益分配”问题提出建议。 2015年全国两会上,耿福能进一步提出“以法律制度明确资源分配”的建议,他提出,凉山地区居民应享有一定的水电等资源开发收益权,比如每度电留下5分钱给当地老百姓,以确保资源所在地原住居民的合法权益。
  “凉山州如果在水电资源的开发上,能够给当地的老百姓留下一点点,比如每度电留下5分钱给当地老百姓,也能解决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的根本问题,实现2020年全民小康的目标。”耿福能说。

来源:中国企业报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