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新能否摆脱传销阴影 2013销售额将超50亿
http://www.dsblog.net 2013-03-29 10:12:59
2012年“传销风波”影响挥之不去
新版生活体验馆的渐次揭幕,称得上是如新在近期的一大亮点,但通过网络搜索有关如新的新闻,出现的搜索结果却大都还停留在2012年的“传销风波”,可见这一场风波的影响至今还未完全消散。
时间回溯至2012年,美国东部时间8月7日上午,美国股市做空机构香橼研究向市场发出如新的做空报告,致使如新股价一度下挫12.7%。香橼研究在做空报告中提供的证据指出,通过雇佣人员打入如新销售团队内部得知,“要成为如新代理商必须购买5000元-15000元金额不等的如新产品方可入会”,因此香橼研究判断如新在中国只是做名义上的直销,实际上却通过发展直销人员以外的庞大的非正规销售队伍在从事传销。此外,香橼研究还指出,合肥等城市并不包括在如新被许可从事直销业务的范围之内,因此也存在“越界”的举动。
据公开资料,这并非如新第一次在中国遭遇“传销风波”。早在2007年7月,如新黑龙江分公司就曾因涉嫌传销被当地工商部门查处,近200余万元产品被收缴,近千人涉案。当时的记录显示,黑龙江分公司销售人员的行为与香橼研究出具的做空报告所公布的情况如出一辙。对此,尽管如新方面的态度强硬,但仍然难以完全说服社会舆论。
据了解,根据中国2005年11月开始实施的《禁止传销条例》,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简而言之,缴纳费用取得加入资格、发展下线以及明确的传销资金链是传销的主要特征。
而根据2005年12月起实施的中国《直销管理条例》,直销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销方式。另外,直销员必须由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培训,培训合格后由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颁发“直销员证”后,才可从事直销。企业对他们不能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所谓培训费在内。
日化行业专家吴志刚告诉记者,简而言之,直销是“单层销售”,销售员直接面向顾客;而传销则是“多层销售”,在销售过程中层层加价。不过他也认为,尽管按照法律的规定,直销与传销之间存在鲜明的区别,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很容易走样,很多号称直销的企业都在“打擦边球”,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如新实难令人相信其能够“独善其身”。
如新能否摆脱“灰色印象”?
直销与传销之间的风波纠葛,在直销巨头如安利、雅芳、康宝莱等身上均有上演过,可以说,在中国,这一直都是一个处在阴影边缘的领域,经常面临着触及国家法律和社会道义的风险,也有人直接将直销形容为“灰色地带”。
于1984年诞生于美国的如新,2003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旗下两大产品线NuSkin(如新)和Pharmanex(华茂)。作为第二批获得中国直销业务牌照的企业,如新从2006年开始以直销形式进行在华产品销售,次年直销范围扩大至京沪两地,此后销售范围进一步扩大至15个省逾50个城市。
2006年是中国直销行业发展史上混乱的一年。尽管在此前的2005年底,中国《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相继颁布,但仍有不少企业试图游走在二者之间的灰色地带,通过钻法律的空子来牟取暴利。正是在2006年,安利、雅芳、蚁力神等企业都不得不为适应新条例而对其直销管理架构、计酬方式和销售人员队伍进行重大调整,而更惨烈的是,包括珍奥集团、完美矿物晶、仙妮蕾德、玫琳凯、新时代国珍大课堂、万基等企业均受到监管部门不同程度的查处,刚刚取得“身份证”的如新也在后者之列。
此后,国家有关部门未曾收回对于传销行为的打击“大棒”,而相应的,直销行业虽名义上不在被打击之列,但实际上却仍然在无形中受到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印象”的困扰。特别是近两年来国际直销巨头雅芳的迅速衰弱,更加令笼罩在直销行业上空的阴影挥之不去。
香橼研究创始人安德鲁·莱福特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我觉得中国禁止传销非常好。因为传销利用人们的弱点,其目的不是为了销售产品,而是为了吸纳更多的人。你可以听听如新的员工大会,他们真的在利用人们的弱点。我不理解如新为什么能够(在中国)生存到现在。”
- 如新李潮东:进博会播下更多创新合作“种子”
- 如新发三季度财报 中国区市场骨干流失26%
- 如新中国启动“营养健康顾问”人才培养项目
- 如新集团:以创新驱动发展,践行绿色健康使命
- 四十如新,向“新”而行,从“心”出发
- ·欧瑞莲2024第三季度财务业绩发布
- ·USANA葆婴公布2024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 ·康宝莱2024三季度财报发布
- ·铸源优品APP停服更新
- ·三生东方素养品牌广告登陆山东卫视
- ·艾多美入选山东电子商务平台名单
- ·天狮获“朝华榜”品牌影响力企业
- ·嘉康利将进军澳大利亚